索 引 號: | 012948472/2025-11562 | 信息分類: | 公安、安全、司法 / 其他 / 其他 |
發布機構: | 南京市公安局 | 生成日期: | 2025-02-24 |
生效日期: | 廢止日期: | ||
信息名稱: | 江北新區警方創新研發 無人機遠程識別多功能肩燈 | ||
文 號: | 關 鍵 詞: | 江北新區警方;創新研發;無人機;遠程識別;多功能肩燈 | |
內容概覽: | |||
在線鏈接地址: | |||
文件下載: | |||
近年來,南京市公安局江北新區分局積極落實科技興警戰略,圍繞“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堅持向科技要警力、向先進裝備要效率,深挖警用無人機在警務實戰方面的潛能,在全力打造“空地一體”立體治安防控格局的同時,與低空管控業內頭部企業合作,設立低空管控識別技術聯合創新中心,創新研發便攜式無人機識別多功能肩燈,并開發低空衛士APP。這件“利器”結合無人機識別便攜式基站設備,形成配套的無人機遠程識別部署管理方案,用科技的力量,讓無人機智能管控從“不可能”變得“可能”。
助力大型活動安保 “黑飛”管控利器
多功能肩燈具備常規警用肩燈功能,可作為單警裝備應用于日常巡邏,輕巧便攜。執行低空管控任務時,一鍵切換模式,通過無人機遠程識別模塊接收無人機飛行信息,可及時獲得包括無人機的ID號、經緯度位置、速度、高度、飛手位置等信息,同時推送至低空衛士APP,在地圖上精準呈現飛手位置,并能達到1000米左右的有效偵聽范圍。
2024年10月,巡特警支隊在南京青奧體育公園執勤期間,為確保低空空域安全,為執勤警力架設一個便攜式基站設備,為兩組機動巡邏警力各配備一個多功能肩燈。演唱會開場前夕,便攜式基站設備和多功能低空識別肩燈同時發現一架“黑飛”無人機,便攜式基站設備通過平臺端提示報警,多功能低空識別肩燈通過蜂鳴報警。機動巡邏警力2分鐘內通過低空衛士APP上顯示的飛手實時位置,將動態移動的飛手找到,并迅速控制無人機落地。隨后,民警對當事人身份和無人機登記等信息進行核查,確認不存在其他違法行為后,對其開展法制宣傳,在批評教育后勸離。
服務重點項目建設 保障低空安全
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在大力發展低空經濟時,必須守住安全底線紅線。“我們是在建的重點項目,不少人好奇進度,會偷偷用無人機飛到工地拍照、拍視頻,對我們工人施工和現場一些大型設備都有不小影響。”
近日,南京江北新區警方接到轄區重點施工項目相關責任人求助,“黑飛”無人機影響了工程進度。了解情況后,巡特警支隊為該項目工地提供了多功能肩燈,培訓工地安保人員在日常巡邏中佩戴,確保能夠第一時間發現違規飛行無人機。“除了對工地安保人員培訓,我們聯合屬地派出所與項目管理方建立聯動機制,在發現‘黑飛’問題后,處置力量能夠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處置。”巡特警支隊第四大隊大隊長田憲元介紹。
記者了解到,低空與地面之間交互聯動具有復雜性,需要完善的設施體系作為支撐,南京江北新區警方與憶伯科技研發的系列無人機遠程識別設備,通過搭建低空應用和管控平臺,能夠實現低成本投入下加強城市低空空域監管,完成全區域精細化空域管理的目標。目前,這款多功能肩燈已申報國家專利,并在全國十余個省份進行試用并逐步推廣。
破解基層痛點難題 提升處警效能
隨著在江北新區分局各個警務站的推廣應用,多功能肩燈已經成為解決無人機相關警情的有效技術抓手,讓出警民警由“無從下手”變成“得心應手”。
接到無人機相關警情后,民警攜帶多功能肩燈到場,開啟無人機識別模式,并與低空衛士APP連接,同步跟蹤查看該無人機的位置和飛手位置。對于動態移動的飛手,低空衛士APP也會實時同步其位置,同時記錄“黑飛”無人機的ID號等信息,為民警下一步的調查處置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1月,一位市民報警稱有人在商場附近飛無人機,靠著兒童游樂場,擔心有安全隱患。接到報警后,民警迅速趕到現場,打開多功能肩燈對無人機和飛手定位,很快在游樂場外圍找到飛手。經詢問,對方出示了相關證明文件,民警對其身份、無人機登記信息進行核實,同時告知要注意規避飛行風險、合法合規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