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下午,“平安韌性小區建設暨社區警務團隊建設”推進會在浦口區政府會議中心舉行。會議介紹了浦口區“平安韌性小區”建設及社區警務團隊建設總體情況,并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部署和要求。南京市公安局、浦口區委、區政府、浦口分局、區職能部門、街道等相關負責人參加。
“平安”是黨和人民共同的企盼,“韌性”則是讓平安成為一種可持續的常態。“平安韌性小區”是南京市公安局浦口分局立足新一輪社區警務變革,堅守“社區主防”定位,全面打造社會治理最小集合體,實現各類風險的可感可知、可防可控的充分印證。2023年8月底以來,南京浦口警方樹立“有牢固安全屏障、有美麗居住環境、有和諧鄰里氛圍、有多元聯動共治”的建設目標,陸續推動并完成蘭橋雅居、城南新村、西水灣家園等10個“平安韌性小區”的建設,社區民警積極組建并發揮社區警務團隊“信息員、宣傳員、調解員”作用,做到服務群眾在基層、幫困解難在基層,全面構建了線上“數據匯聚、賦能實戰”的平安防線和線下“多元參與、聯動共治”的功能矩陣。
“平安韌性小區”的創建成效得到了區委、區政府的充分肯定。浦口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國平表示,通過創建,小區居民們從“質疑不解”到“廣泛參與”的轉變,各參與部門從“單向發力”到“同心同行”的轉變,解決群眾關切的問題從“事后處置”到“事前預防”的轉變,以及社區治理從“破窗效應”到“共同家園”的轉變,充分體現了黨委、政府堅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始終盡心盡力解決好群眾身邊的大事小情。公安機關要高效運行社區警務團隊,牽頭帶動參與力量做好各項工作。各參與部門、街道、社區及物業公司、樓棟長等社會力量,要立足主責主業,攜手解決好各類風險難題。要繼續以居民議事會為載體,廣泛真實聽取民意,做到黨群同頻,真正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同時“平安韌性小區”的建設要不斷規范建設標準、縮短建成周期、提升管理質效,以持續韌性的精準發力推動平安韌性的久久為功。
建設“平安韌性小區”,是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精細化的有效陣地,也是推動社區警務工作現代化的有機溶劑。會上,南京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李鵬介紹,近年來南京市公安局靠前謀劃,穩步推進專業化打擊、社區民警工作機制改革等舉措,確保社區民警有時間、有精力、有責任、有能力“在社區”開展警務工作。浦口分局要將“1+3+N”社區警務工作團隊建設融入到“平安韌性小區”建設中,持續擦亮浦口“義警”“浦安聯盟”品牌,堅持“居民議事會”“線上直通車”等機制做法,聚合各方力量,合力推動基層平安穩定更加普惠、更可持續、更有韌性。
會上,浦口分局相關負責人匯報了“平安韌性小區”建設及社區警務團隊建設總體情況,并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部署。第一批享受到“平安韌性小區”改革創建“紅利”的蘭花塘社區書記陳明表示,在浦口分局的牽頭帶領下,小區管理從之前的到處“搬救兵”,轉變為現在的組團“送服務”,極大地提升了人居環境,也倒逼物業提升服務水平,有效引導小區業主自治,將各類矛盾化解在基層,高效銜接了群眾的“需求側”與政府的“供給側”。社區治理首要責任人就是社區民警,在交流中,浦口分局橋林派出所蘭花塘社區民警張成林表示,創建平安韌性小區是為社區民警減負的一項重大舉措,通過組建社區警務團隊,變單打獨斗為聯動共治、變被動警務為主動預防,做到矛盾化解在源頭。
“平安韌性小區”的建設,為浦口區探索共建共為社會治理新范式及基層治理現代化新路徑提供了實踐支撐。公安組局、群眾點單、政府上菜的工作新模式已在浦口全面推廣。截至目前,南京市公安局浦口分局主動“跨前、搭臺、支撐、兜底”,聯合聯動區、街、社區各級各方力量,針對性邀請政府部門與居民一道召開了102場“面對面、實打實、硬碰硬”的居民議事會,“不繞圈、不推諉、不空轉、不無解”地幫助群眾處理電動自行車充電難、電梯故障多、維修難等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356件次。因地制宜挖掘創建小區歷史文化,通過講好當地故事,引發居民共鳴,喚醒居民對于平安的共同期許和責任,用文化認同找到新的歸屬感,從“接地氣”走向“守樓氣”。真正做到了走最近的路、聽最真的話,組最強的團、解最難的題,花最少的錢、辦最實的事。各創建小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并主動融入小區自治,平安建設質態顯著提升。浦口區副區長,分局黨委書記、局長李祥表示,分局將以本次會議為新的起點,緊緊圍繞南京市公安局和區委、區政府各項工作要求,持續項目化、清單化、標準化推動“平安韌性小區”相關工作,為打造“又安又暖又愛”“全區無怨”的平安浦口貢獻更多、更大力量。
突出多元共治,強化精準平安,提升數治效能,構建韌性體系。“平安韌性小區”的成功創建改善了干群關系,增進了人民福祉,助力小區治理具備了“智慧”和“韌性”。